6-1 元素
一、元素:不能再用加熱、照光等簡單的化學方法分解的純物質。
二、分類:
1. 金屬元素 :皆具有良好的導熱、導電性
2.非金屬元素:多為電的不良導體(除了石墨)
三、元素特色:
1. H-【最輕的元素】(沒有中子)、無色無味、具有可燃性(可能會爆炸),填充在氣球中較危險。
2. He-很輕,用於天空中的氣球填充,是【鈍氣】(惰性氣體=稀有氣體=高貴氣體)
3. C-因為【結構】不同,常形成鑽石與石墨。石墨是唯一非金屬元素中具有導電性的物質。
4. Na-活性很大,與水反應產生鹼性的氫氧化鈉(NaOH),使酚酞指示劑由無色 Þ 粉紅色
5. K-活性很大(K> Na),與水反應產生鹼性的氫氧化鉀(KOH),使酚酞指示劑由無色 Þ 粉紅色
6. Au-黃色金屬,活性最小,具有延展性
7. W-熔點最高,用做燈絲材料,與碳形成炭化鎢(WC)可以割開鑽石。
8. Br-常態下,是暗紅色【液體】,與銀形成溴化銀(AgBr),作為底片感光劑。
9. S-黃色非金屬,燃燒時具有刺激性臭味(SO2),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物質(H2SO3)亞硫酸
10. Hg-液態金屬,熔點最低的金屬
6-2 化合物
一、化合物: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,依固定比例組合而成。
如:H2O、CO2、H2SO4、HgO
含碳的量 延展性 用途 生鐵 最多 最差 鑄造、煉鋼、練熟鐵 鋼 適中 適中 鑄造、鍛接 熟鐵 最少 最好 高溫鍛接
二、氧化汞(HgO):為【赤紅色】固體物質,加熱後形成氧氣與汞(水銀Hg)。
三、鐵的含碳量與用途
6-3
(1)一切物質均由原子所組成,【原子】是最小粒子,不可再分割。(現在是錯的)
(2)相同元素的原子,具有相同的質量與大小;不同元素的原子,具有不同的質量與大小。(現在是錯的)
(3)化合物是由不同種類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組合而成。
(4)化學反應是原子之間的重新排列,反應過程中,原子【種類】與【個數】不變。(現在是錯的)
二、現在的原子結構
(1)原子由【電子】、【質子】、【中子】所組成
(2)【原子核】位於原子中心,體積極小、密度很大,外圍有電子圍繞旋轉
(3)原子核為帶正電的【質子】與不帶電的【中子】所組成
(4)在外圍旋轉的電子範圍就是此原子體積大小
(5-a)原子質量約等於質子與中子質量和。
(5-b)質量數=質子數+中子數
(6-a)原子序=質子數=電子數
(6-b)質子數用來判斷元素的種類
常考重點:
23
11 Na
大數為質量數,小數為原子序
大數是質子數+中子數=質量數
小數是質子數=電子數=原子序
因此,常考(1)原子序= 11
(2)質量數= 23
(3)中子數= 23-11 = 12
(4)電子數= 11
(5)質子數= 11
(反白可見答案)
6-4 元素與週期表
一、週期表
(1)依照【原子序】(質子數)來排列。
(2)橫列稱【週期】。
(3)縱行稱【族】→化學特性相似的元素會被歸類成同一族
二、元素分類
(1)IA族(鹼金族)遇水反應大。會在水面起火、燃燒、爆炸。
(2)IIA族(鹼土金族)燃燒後溶於水呈鹼性。
(3)由於IA族反應均比IIA族激烈,所以我們不會去燃燒IA族的金屬。